top of page

20230723 獨立媒體 | 聾啞爸爸墮樓亡 女兒代說出不被理解的痛苦:係佢哋權利嘅嘢,但冇得到


【獨媒報導】Eva憶起小時候,爸爸示意巴士司機不要開車,只為等待仍未上車的女兒。但爸爸是個聾啞人士不能發聲,只能做手語或發出「咿咿呀呀」的聲音。


「佢好錫我,好照顧我,盡咗做爸爸嘅責任」,雖然爸爸不能用言語表達,但Eva心底裏還是感受到他的愛。可是自2020年後,兩人連用手語溝通的機會也沒有。


3年前,58歲患抑鬱症的聾啞人士鍾志強,因有自殺念頭入住葵涌醫院,兩周後他獲准出院,惟出院回家途中已出現自殘行為,不足20小時後跳樓亡。


當日Eva接爸爸出院並貼身留意其情況,一直聯絡醫院及社工跟進,爸爸卻趁她不為意時離家跳樓。Eva無法停止自責及內疚,但心中同時產生更大的疑問:醫生大部份時間用紙筆與爸爸溝通,到底有沒有誤解意思,錯判自殺風險?院方無主動安排手語傳譯員,在家人要求下才安排一次,是否不足?院方是否太早讓爸爸出院?為何出院後情況惡化?


歷經3年,Eva和爸爸的胞妹Candy堅持找出真相,想代不能為自己發聲的摯親,討回一個公道。她們向院方投訴、向平機會投訴、嘗試民事索償......可是均未能成功。鍾志強的死因研訊上周完結,陪審團裁定死因為「精神紊亂下自殺」。5天的研訊中,披露了不少院方內部紀錄及文件、主診醫生首次交代整個過程、遍尋不果的外判手語傳譯員終現身,但仍然有不少散落的碎片,未能還原出完整的真相。


縱使一路走來不容易,但Eva希望能夠引起更多人關注聾啞人士的需要及困難,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,避免有家庭需要經歷這種傷痛。



Eva說,天生聾啞的爸爸只有聾校小三學歷,水平比主流學校低。爸爸書寫及閱讀能力薄弱,再加上手語的語法與書面文字有別,他不時會把字句倒轉,例如把「活潑」寫成「潑活」。鍾的主診醫生表示,兩人在醫院以紙筆溝通,對方能夠明白及回答。Candy質疑,哥哥是否真的能夠理解「妄想」、「幻覺」等症狀的意思;加上院方並無保留兩人溝通的文字紀錄,無法得知對答內容。


護士當時為鍾志強填寫的自殺風險評估表


Candy亦不滿院方在她提出要求之前,一直沒有意識為哥哥安排手語傳譯員,亦沒有選擇使用視像傳譯。她質疑醫護在處理聾啞病人時,是否有足夠的警覺性。另外在研訊期間,她發現護士填寫的自殺風險評估表格出錯,包括填漏哥哥是「喪偶」及「經濟地位低下」等,導致其自殺風險被低估,她思考這會否由溝通不足引致?


手指太陽穴 「知道」還是「思緒混亂」?

Eva平日會以手語跟父母溝通,家人間存在着「家庭式」手語,就如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語言一樣,有些動作外人並不能理解。而且一個手語動作可以有不同意思,表達時需配合表情。

Eva舉起手,伸出食指輕碰太陽穴。醫務社工曾經問爸爸做這個動作有甚麼意思,Eva當時理解是「知道」,直至她接爸爸出院,看到他皺眉才發現是想表達「思緒混亂」。Eva又指,「發夢」與「妄想」的手語動作相同,若不配合例子,聾人未必理解。


Eva指爸爸曾皺眉指着太陽穴,她理解是「思緒混亂」


Eva指「發夢」與「妄想」的手語動作相同


鍾志強認識一名比較熟悉他的手語傳譯員,對方以往曾陪他覆診,入院當日亦有協助傳譯。他在庭上說自己曾留下電話以便職員聯絡。但院方一直無找過他,最後找了醫管局外判的傳譯員。Eva不禁思索,疫情之下爸爸戴口罩蓋過表情,再加上是陌生的手語傳譯員,他表達的意思能被準確理解嗎?她亦對於傳譯員稱爸爸表示要「返屋企煮飯畀個女」感奇怪,因爸爸從來不懂煮飯。

Eva希望當局日後能設立明確指引,讓醫護人員處理聾人精神病患時懂得如何提供適切的服務。


179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